昨晚逛水木社区(Newsmth.net),在四川版看到一个有关川剧的帖子,突然一下对这个传统戏剧产生了兴趣。有百度搜索的时候发现2009 WCG的一组川剧主题的桌面图片,感觉甚是有味道,也在这里分享给大家,下面摘了一张图片,原文链接在这里:http://sc2.youwo.com/images/2010022251276.shtml
昨天是中秋,远离家乡一个人漂泊,发现已经有9个年头没有和爸爸妈妈在家过节了。川剧这东西,以前是很讨厌看,临街搭台,小时候经常都有唱戏的。仔细回想,自己看的川剧似乎不少,但记忆终究已经淡去,能想起来的也就是艺人头顶油灯、吐火、变脸这些耳熟能详的片断。现在回家,每个乡镇的戏台都还留存着,不过那些戏子已经早没有了踪影。
漂泊多年,每次提到四川,火锅、川妹、熊猫、旅游等话题被问的不少,但川剧只被问过一次,是大一刚到宿舍,一天津籍室友随口问了一句。
一直以来热爱四川,也喜欢着他的一切,但对川戏却异常陌生。小时候村里还有老人对唱戏情有独钟,拉着二胡,敲着锣,击着罄,咿咿呀呀哼个老半天。不过随着老一辈的离去,川剧也逐渐走出了年轻一代川人的生活。
“中国人喜欢现代的外国,外国人喜欢古代的中国”,人们总喜欢在物欲横流、纸醉金迷中迷失自己,然而想找回过去的时候,却往往已经回不去了。不只是川剧,很多古老文化都面临着市场萎缩,传承发展举步维艰。想到这,心里总有点心酸。以前听流行歌曲,大学后开始觉得各种戏剧其实也很好听,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么讨厌,京剧、豫剧、黄梅戏等都有非常美妙的旋律,然而却一直把川剧淡忘着,相信从今天起,可以做一个川剧文化的传播者。
昨天是中秋,远离家乡一个人漂泊,发现已经有9个年头没有和爸爸妈妈在家过节了。川剧这东西,以前是很讨厌看,临街搭台,小时候经常都有唱戏的。仔细回想,自己看的川剧似乎不少,但记忆终究已经淡去,能想起来的也就是艺人头顶油灯、吐火、变脸这些耳熟能详的片断。现在回家,每个乡镇的戏台都还留存着,不过那些戏子已经早没有了踪影。
漂泊多年,每次提到四川,火锅、川妹、熊猫、旅游等话题被问的不少,但川剧只被问过一次,是大一刚到宿舍,一天津籍室友随口问了一句。
一直以来热爱四川,也喜欢着他的一切,但对川戏却异常陌生。小时候村里还有老人对唱戏情有独钟,拉着二胡,敲着锣,击着罄,咿咿呀呀哼个老半天。不过随着老一辈的离去,川剧也逐渐走出了年轻一代川人的生活。
“中国人喜欢现代的外国,外国人喜欢古代的中国”,人们总喜欢在物欲横流、纸醉金迷中迷失自己,然而想找回过去的时候,却往往已经回不去了。不只是川剧,很多古老文化都面临着市场萎缩,传承发展举步维艰。想到这,心里总有点心酸。以前听流行歌曲,大学后开始觉得各种戏剧其实也很好听,并不像以前想象的那么讨厌,京剧、豫剧、黄梅戏等都有非常美妙的旋律,然而却一直把川剧淡忘着,相信从今天起,可以做一个川剧文化的传播者。
留言
發佈留言